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民俗图库 >建筑文化 >详细内容

  2556

赣南围屋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月09日 02:17
图片资料
组图名称:赣南围屋
组图数量:11
获奖情况:第五届“人类贡献奖”年赛建筑文化类二等奖
摄影师:戴军(中国)

围屋初形于中原,几度南迁远居他乡的客家人,为了保护自身以及家族的安全,强化了这种防御力极强的城堡式民居建筑,从此形成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生活特性,而围屋也不再是单纯的建筑形态,而是千年客家文化凝聚的积淀。

赣南是客家人南迁途中的聚居地和大本营,现存有600余座客家围屋在龙南、定南、全南、安远等县的荒郊村落。围屋以其主房四周外围筑以高炮楼而得名。围内融家、祠、堡为一体,严谨的对称布局是传统社会大一统文化理念的传承,墙高壁厚的防御功能又是顺势而为的实用主义的体现。从造型结构上看,有方围、园围、半圆围、高守围、低守围,形态多样,数量之多,而主要以方型围为主。最具代表性的有龙南县的关西围和杨村燕翼围。

围屋大部分是砖石结构,墙基用麻条石或花岗石,墙身用青砖或河卵石,也有整围用麻条石彻,异常坚固。砌墙用的粘合物大部分是石灰、桐油、红糖混合土,粘性特别强,且千年不松。赣南围屋与一般居民建筑的的功能显著的差异是易守难攻,不但有着很强的防守功能和极端条件下的生存功能。而且在保证被围困的情况下能够坚守围屋更是匠心独具。为了使坚守围屋内的人员不断粮断水,围屋内都挖有水井,以保障围内人生活的正常用水。此外,客家围屋在储备粮食方面也有高招,如杨村燕翼围用红粉薯制成砖块状、在围内高楼上彻成假墙,还将食用粉刷在墙上,一旦围屋被固时间长而缺粮时,即可将这些特殊储备的粮食取来应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