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四章 高黎贡山万岁

    独龙河谷距我们现代文明的城市,离得那么遥远。深深的密林、无边无际的崇山峻岭,架在奔腾江面上的“飞桥”,以及那些古朴的山民们所创造的生活奇迹,都显得那么神密而让人想往,让人生出去探索的欲望。一个多月的采访生活,使我这个自小生长在城市,过着所谓现代文明生活的人同仿佛远隔这个世界的所谓“荒蛮之地”熟悉了,使我与这些解放前...

  • 第二十五章 再向死神挑战

    滇西北的采访计划还有两个少数民族待寻访,我却从独龙河谷回到贡山县后病倒了。河谷里的鞍马辛劳,回县城后日夜紧张的案头工作使我卧床不起,一连4 天几乎滴米未进。我的精力、体力都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屁股上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血瘤整日鲜血淋漓,疼得我坐卧不宁,彻夜难眠。每天夜深人静时,靠止痛片维持片刻的镇静。在这缺医少药、治...

  • 第二十六章 怒家的看门狗

    到怒家访问,最棘手的事就数要防狗。说来很难使人相信的是,进门前要防狗,出了门则更得防。我在怒族地区访问,真是吃了狗的不少苦头。 我采访的是居住在怒江上游贡山县丙中洛一带的怒族,因为怒江中、下游地区的怒族和傈僳族杂居,服饰和习俗都相互同化而难以表现出怒族的独特风格来。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县城沿怒江逆流北上,走4 天...

  • 第二十七章 “来卡洛娃”(帮工)时节

    怒族人称怒江为“怒米桂”,“怒”是黑色的意思,“米桂”就是江水。不管怒江是因怒族而得名,还是怒族因怒江而得名,怒族就是生活在 “怒米桂”一带最古老的土著民族。 史书上也曾有“皆居山巅,种苦荞为食”的记载。在清雍正的《云南通志》中还有“……过怒江十余日,有野夷名怒子”一说。怒族世代在怒江一带繁衍发展,至今已有两万多人...

  • 第二十八章 珍贵而可怕的“夏腊”

    逆怒江而上,越向北边,懂汉语的人越少,甚至连年青人也大都不懂。为了使我更好地熟悉和采访怒族,公社从丙中洛派来了一位名叫真普的怒族中年汉子。他的到来,使我的峡谷里的活动方便多了,不但有了翻译,老真还同时能兼起向导的任务。 我从甲生继续往北,向着怒江峡谷更深处进发。怒族的习俗和建筑的特征越来越显著,越来越特殊。到了青那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