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几种民俗题材的拍摄技法 (中)
二、民居建筑的拍摄
民居建筑,是各民族民俗的物化特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条件。居住(或谓住所),在人类生活中早就存在了。而人工住扬营建,却比人类早期的生活要晚。目前仍在我国各民族中传承的民居建筑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最早的原始风蓠到后来的土木、砖石结构建筑以至现代的钢盘水泥高楼大厦,样式可谓应有尽有。在我国56个民族中,民居建筑简直就是一个活的博物馆。不仅对建筑学的研究,而且对民俗学的研究都很有价值。有些独特的建筑样式,更是民俗摄影的珍贵资料。因此,搞好民居建筑摄影,是民俗摄影的重要任务之一。
1、常用器材
拍摄民居建筑,无论你选择何种类型的相机,都应当以具有手控曝光及较长的曝光时间为必要条件。120型比135型相机有底片画幅大,变形微小等优点,故为民居建筑摄影的常用相机。
多以标准镜头拍摄。若想压缩建筑空间,用长焦镜头拍摄为佳。
选用什么样的胶片拍摄建筑物,这个问题常常被人忽略。其实,正确选用胶片是提高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经验的建筑摄影家很注意对胶片的选择。如低感光度的黑白胶卷拍摄建筑,可以得到颗粒细,反差强,画面效果极好的摄影作品。针对不同的创作构思,可选用高、中、低不同感光度的胶片,从而创作出风格各异,意境不同的作品。
2、建筑外貌的拍摄
(1)最佳拍摄时机
拍摄民居建筑,虽然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但也存在着拍摄时机问题。应尽量在雨后或雪后的晴天里拍摄,此时的空气中工业和生活尘埃等悬浮物少,特别适合于拍摄建筑物,景深大,清晰度高;此外,做为民俗摄影工作者及爱好者,“日未出而作,日已落不归“应成为一种创作习惯。这样,才有可能见到“朝霞满天“和“落日余辉“的美景。如果能遇上清晨或傍晚那种霞光璀璨的天空,以此作为背景拍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其作品一定会具有艺术的魅力,如果操作水平跟得上,还可以成为佳作。
(2)自然光的运用
民居建筑外貌拍摄,主要靠自然光。因此正确运用自然光就显得十分重要。不同的光线变化,对建筑物有不同的造型作用。在晴朗的日子里,如果想表现建筑物的某一侧面或建筑物的某一局部细节的图案形式,可选择顺光拍摄;如果想表现建筑物呈剪影形式。最好的建筑剪影应在晨、昏时刻拍摄,这时天空中的景色,会为画面增添浓厚的气氛;阴天也是拍摄建筑物外貌的好时机,此时的散射光没有明显的方向性,且光线柔和,有利于表现建筑物的全貌和细节,有时还可利用这种光拍出高调的作品。
(3)角度的选择
作者初到一地,对当地民居建筑比较陌生,就是当地的作者有时因平时疏于细心观察,对一些建筑物的外型也未必十分熟悉。所以拍摄前仔细观察或对建筑物环绕一周察看其最佳审美角度,是十分必要的。有经验的摄影家,总是刻意把拍摄位置选克勤克俭他人意想不到的寺方,力求创新。你站着拍,他躺着拍,你在低处拍,他到高处拍,寻着最佳角度。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位置最好呢?以下几点值得注意:哪个角度拍下的画面最能反映创作意图;建筑物的哪些部分应包括在构图范围内;画面的各边怎样确定;用什么镜头才能获得所期望的透视和视野效果;各影像之间的相互比例;建筑物与临近环境间的关系如何等等。
在选取了较好的拍摄位置的同时,拍摄角度也应相应地确定下来。用高角度拍摄,可以表现建筑物理学的高大特征,同时也可以增加画面的稳定感。用侧角度拍摄,有利于表现宽广的建筑物及其环境,画面立体感强。所有建筑物本身,大都有共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拍摄时必须注意到的,所以拍摄时要千方百计保留其特性的方面,同时要避免产生“畸变“效果。例如,我们想拍摄一幢高20层的大厦,就必须在它对面(要有一定距离)将近10层高的视点进行拍摄。如果低于10层,相机采用仰角才能拍到建筑物的全部,结果,照片上大厦的下半部就会变得很大,越上面越小,整个大厦就成了金字塔形状。反之,如果站在高于10层楼面的地方去拍摄,建筑物上部很大,下部越来越小,形成了倒三角形的透视效果。为了避免这种畸变,一些装有皮腔机身的大中型座机,都具备有拍摄这类照片的调节功能。畸变现象同相机镜头的视角大小也有关系。视角越波折镜头,如135相机上80MM以上的中焦镜头,在远距离拍摄,建筑物理学的畸变现象就比较小。反之,如果用广角镜头或超广角镜头在近距离拍摄,就容易使建筑物特别是高大的建筑物产生畸变。
(4)注意环境因素
环境,是作者拍摄民居建筑中应该注意的重要因素。如果画面中只有孤单的民居建筑,没有任何环境成份衬托,那么照片就会同模型一样,缺少真实感,同时也失去了民族特色和民族生活气息。
除花草、树木、云朵、日月以外,当地的人也是映衬建筑物的重要因素。可以想象,民居背后的兰天有无白云,拍摄蒙古包有无草原背景,拍摄云南的傣楼有无傣族人在画面中,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拍城市建筑,还包括路灯、路标、雕塑和周围的建筑物。巧妙地利用环境因素,不仅会美化和突出主体,而且还能起到表达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
还可以用画面配景的方法。有时建筑物本身的画面景观很理想,但天空光秃秃的,照片头轻脚重。如何使画面均衡和谐,可以用配景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通常在夜色的建筑上空配一轮月亮,还有配白云、鸟类的。
3、建筑内景的拍摄
建筑内部的空间虽不如建筑外貌那么广阔,但拍摄的内容却也不少,如新颖别致的内部造型、颇具民俗风味的内部装饰、陈设等都是民俗摄影应该反映的内容。
拍摄建筑内景由于空间较为窄小,故中、长焦镜头无用武之地,主要用标准镜头和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虽然会使物体形状变形,但若作为艺术创作,运用得当也会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要准确运用现场光。现场光包括室外投射进来的自然光和室内照明光。用这两种光,可以使内景保持原有特色的气氛。有时为强化这种气氛,还可以做一“加工“,例如,为使射进室内的光线呈现出“光柱“的效果,可以室内制造烟雾或水蒸气,光柱的大小可以靠窗帘自由调节。如果室内光比过大,未受光部分难以表现出来,可以考虑用闪光灯配合使用。但用闪光灯时一定注意,光的亮度不要喧宾夺主;灯不要闪在镜子上,那样会使画面留下一个大白点。为保证景深,一般采用较小的光圈。
4、街巷的拍摄
走街串巷拍摄市井风情,也是民居建筑摄影的一部分。街巷是一个地区、城市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该地的现状及发展变化,也可以看到虽具特色的当地风土民情。街巷中的景观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是繁纷得复杂的。哪些值得拍哪些不值得拍,全在于你的眼光。要善于在平凡的街巷中,发现不平凡的特点。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观察包括:街巷的建筑类型,房屋布局,街巷的景和情。每一地区都有街巷,但街巷又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发现了不同就找到了特色。如江南古城的白墙、黑瓦、石板路,江南水城的小桥、石阶,北京的胡同,边寨的小街,都是这些地方独有的景致。有了典型的景观,还要有别具特色的情节,有了情节,才会使画面动起来,活起来,才不致使街巷在照片中形成“空巷““死巷“。只有景和情交汇在一些,才能构成有民俗特色的令人玩味的作品。如果把街巷的居民及至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摄入画面,使建筑照片和风土人情巧妙地合二为一,不但更有意义,而且更能显示出这一作品的个性。
白天在街巷拍摄,也要解决光线运用问题。白天可利用的光线唯一的是日光,为些,必须了解街头阳光的特殊性,准确地运用,创作出既有现场感又很生活化的街巷摄影作品。白天的街巷光线强度基本不变,这一特性有可能使景物反差过大而破坏画面的和谐。拍摄时要尽量利用周围的环境反射光高速画面光线强度。如人物的浅色衣服,白色墙壁,汽车车体等,都可以用来调整光线强度,使画面更加和谐。白天的阳光在早、中、晚会形成不同的照射方向,投射到街巷胡同里,也会有投影效果的区别。所以,还要根据街巷的走向选择一天中最好的时间,拍出最佳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