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 >民俗摄影理论与实践 >详细内容

  1591

重 返 家 园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服务中心  发布者:民摄课堂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27日 11:31

重 返 家 园

邓 勇

“ 我们所有探索的终点

将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

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这个地方”

--TS艾略特

这已是第三次来河口古街了。

古街沿信江南岸迤逦而筑,街两旁旧时的店铺如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斜雨微风中默然肃立。通往码头的一道道窄巷中,辙印深深浅浅地汪着雨水,在若明若暗的天光映照下闪着幽蓝的光那是多少重车、多少先人的脚印碾压和打磨出来的,又经过多少汗水浸染呢?在清晨的静寂中,依稀有往古的市声传来……恍然间,归本反复的回家之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稔熟得已经漠然淡忘了家园。海德格尔说:"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亲近。但是,唯有这样的人方可还乡,他早已而且还乡时得以有足够丰富的阅历…?quot;在多年观念先行的疲乏困顿之后,狂热的初衷渐渐让位于凝涩沉重的内心体验。前路茫茫,举步维艰,模式之枷如影随形。再没有天鹅绒沉甸甸的旗帜,我们企望思想能挣脱旧有的惯性。企望涅(般木)之境……

今日面对家园,怀揣着已非少年时那份回家的欣喜,而是"近乡情更怯"的珍惜。既往生活流程与现世人生感触在一霎之间骤然凝结。单纯,孤寂而又超拔的生命静态,对渴盼回归的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直觉和理念的瞬间交融,契合了深心的温情与梦境。血液里流淌的传统文化基因被唤醒。一次次审视,一次次叩问,终于,我找到了多年以来孜孜寻求的,原本沉睡于我们生命里的东西。

"在一个外在世界的规定性已经变得过于沉重从而使人的内在动力已无济于事的世界,人的可能性是什么"?(米兰昆德拉)我想,人需要的是一种回望,一种参照。对外物无数次的精神触碰,同时也是对内心世界的自我沟通。当本真的家园使求索的本性淋漓酣畅的发挥时,直觉和理解都充满了精神的张力。我学会了用自己的相机严肃地对待家园那原始单纯的生存,学会了对普通百姓生存状况的深思与关注。这不仅仅是审美意义上的浸润,而是对乡土深深的眷恋,对传统人文精神复归的企盼,是整个生命、历史和世界存在于个人之中的感觉。这是何等的造化和幸福啊!

在拍摄《家园》的五年时光里,我走遍了红土地,走遍了江西每一处有代表性的民居遗存,我要感谢这一片土地,感谢真诚、纯朴、善良的乡亲,正是他们让我那在虚张的大观念中疲惫不堪的精神得以松弛。草林、豸峰、流坑、龙源坝……这些充满亲情的地名已经融入我的记忆和情感世界。在龙南县永安围古老的祠堂里,我们和客家乡亲在新年闹春的豪饮之后留在红色条幅上歪歪斜斜的签名和《家园》摄影展的册页一起,供在乡亲们视若神明的香案上。如此厚重的礼遇,对我而言真是无上的奖励。

物性空间和精神空间一经相融,所有陈旧的法则都成为蛇足。我只是珍视对家园的每一种发见和启悟,在所有到场的事物面前,遵从心灵的秩序,听凭感情的引导,自在的物象经由心灵和感情的相融而成为作品时,自会开启内在灵光,我称其为"自足圆满的瞬间"。我追求视觉的纯化,没有人物出现,而是以静态的视觉语言去再现场景,再现时代的印痕和人的生存痕迹,让时间这一维度形象地显现。这里,人的因素就是生命与环境的冲突与和谐。

到场生活的凝固应是一种人格化的提纯,我信守的是真诚这艺术与生活的无上法度。要紧的是时时牢记:既不对别人撒谎,也不对自己撒谎。只要纯朴的物性使存在之美得以裸呈,作品就会发散永恒的澄明之美。

是家园博大的内涵,深邃的意蕴感召、同化了我,使我那被都遍魔幻攻彩蒙昧的双眼重新发现了本真的美。安福县州湖一幢清代的宅第内,我惊叹于梁枋、门窗上那精美绝伦的雕刻。主要告诉我,这是一个工匠十四年时光的精心之作。雕刻时,光润滑刀锋的油就耗了十八担!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庭教堂天顶绘制《创世纪》也只不过用了四年又五个月的时光。那无名工匠十四年从容淡泊中所深蕴的恒定意志力和追求尽善尽美的东方境界,正是世纪末的人们普遍丧失的品质。这里没有希图不朽的宏愿,有的只是每日不变地持万事于一端的人格力度。恰如精卫卸向大海的一颗颗石子;愚公挖向王屋山的每铲每锄,寄寓了一种至崇至伟的精神。中华民族的建筑文明正是构筑于这种伟大精神之上。我没有营造家园,是积淀数千年的中华"青砖文明"营造了一个净化思想、照亮情感的高尚氛围。你只要举意纯正、静静地站在她的面前,她便会把你带入一种境界:那里闪烁着传统人文精神的光辉,纯朴、安祥而又宁静;那里,天道和人道归于一体。

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三日写于南昌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八日改于井冈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