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 >民俗摄影理论与实践 >详细内容

  1620

浅谈民俗摄影的特性与历史使命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服务中心  发布者:民摄课堂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27日 11:31

浅谈民俗摄影的特性与历史使命

黄 平

所谓民俗摄影的特性是根植于民俗与民俗学这一特定的文化基础之上的,通过摄影这一特殊的手段,在历史的坐标上定位,以完成人类赋于民俗摄影工作者们特殊的历史使命。为了完成历史给予我们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的特殊使命。为了完成历史给予我们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的特殊使命,我们有必要首行从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民俗、民俗摄影、民俗摄影的特性和特点、民俗摄影的创作源泉、创作思想等等一系列理论课题。从而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心中有谱,才能临阵不乱;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体验到"功夫在诗外"的真正含义。

一、何为民俗:

是指民众在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沿袭、承传的各种民俗事象。它是人类自身发展历程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认识自身的重要途径。

他包括:

1、生产习俗:(如:农、林、牧、渔、手工业、建筑等)。

2、生活习俗:(如:衣、食、住、行、医疗保健等)。

3、岁时民俗:(如:各种生产性节日、宗教性节日和年节等)。

4、人生礼仪:(如:婚、丧、生育、寿诞等)。

5、文化民俗:(如:音乐、舞蹈、美术、游艺、体育竞技、民间工艺等)。

6、精神民俗:(如:生存观念、交往方式、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禁忌、占卜等)。

7、社会民俗:(如:家族、亲族、村落、民间组织等)。

它们整体构成人类的生存方式。

民俗学研究的课题,就是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和精神家园诸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就是用民俗事象做学问。

二、何为民俗摄影:

概言之:民俗摄影就是以民俗事象为题材(拍摄对象)的摄影门类。

通俗地讲,民俗摄影就是用相机拍好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三、民俗摄影的创作体载:

民俗摄影从体载上可分为三大类:即民俗艺术摄影、民俗纪实摄影和民俗(专题)报道摄影。

(一)、民俗艺术摄影:

是指在民俗事象摄影活动中追求完美的光影造型、艺术趣味、审美价值、社会认识价值的统一为原则。其总体形式类似文学创作中格律诗的赋词创作,必须斟词酌句、来不得半点马虎。作品的光、型、色(或黑、白、灰),构图、章法、美感、意境必须完全统一。

(二)、民俗纪实摄影:

是指在民俗事象摄影活动中就某一特定社会时间段的某一地域、民族而进行的主题性民俗摄影纪实。其作品的特性是必须遵循真实纪实的原则。但主题展开幅度大、时间概念相对宽泛模糊,形象情节选择典型但取材与表现的随意度较大,结构较松散而只具相对完整性,对说明性文字的有无和多少的要求也不很严格。其总体形式类似文学创作中"行散而神不散"的纪实散文。

(三)、民俗(专题)摄影:

则是指围绕某一具体鲜明的主题、用一组照片配合一定的文字完整展开的民俗摄影报道。它必须遵循严格的真实性原则;要求具备较为清晰的时间坐标点或坐标线,作品内容严谨、内在逻辑结构和形象情节连缀、互映互补、典型生动的视觉张力结构,以及一篇对所拍摄的民俗事象有相当深度解释、与摄影作品相辅相面的简要文字报道及图片说明,必须做到图文产茂等。其总体形式类似新闻中的通讯。

四、民俗摄影的特性:

(一)、民俗摄影是一个年轻的摄影门类。

说民俗摄影是一个年轻的摄影门类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相对整个人类发展历程而言的。

人类自诞生的那天起就在自己生息的土地上、在自己的生存环境里、在自己的普通生活里开始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俗。但,正式确立"民俗学"(Foiklore)的学术名称已到了1846年,至今也只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而民俗摄影的大旗是在1993年才被有识志士高高举起来的。照相术的发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才发展起来的,追溯其历史也不过才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这些与源远流长的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都是无法比拟的。

其次,是相对人类认识自身的历程而言的。

就人类自身而言,人类认识自身的历程与自身的发展历程总是相对滞后的,艰辛的人类发展历程带给人类更艰辛的自我认识过程存在决定意识"的哲学思想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利用摄影术来记录展示自己的发展历程、自己的生活。并以此作为一种"语言",一种媒介与人交流、沟通、增进相互了解与理解,并把它作为文献史料贡献给全人类,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其觉醒的程度就更缓慢。这从"民俗学"与"民俗摄影"的创立时间来看,也是不难说明问题的。

第三,是相对整个摄影事业发展的历程而言的。

虽然,整个摄影事业发展的历程还很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但,艺术、新闻、纪实、建筑等摄影门类,已基本形成一支庞大的摄影工作者队伍、可以运用的理论体系。而,民俗摄影事业还有待于开发,壮大自己的摄影工作者队伍和理论体系;尽管,民俗摄影是广大摄影家们在自己的摄影活动中孕育起来的,已在自觉和不自觉地从事民俗摄影事业,手中的摄影作品中或多或少能拿出一、二叠称?quot;风情"的摄影作品,也不乏民俗摄影的力作,这些都是民俗摄影的雏型。民俗摄影需要的是大量系统性,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的摄影作品和上不愧对祖宗,下不愧对子孙,能够让全人类共享的有价值的优秀民俗摄影作品。以及一支摄影技艺高超、有学问、有事业心、热爱民俗摄影、有历史使命感的民俗摄影创作者和理论工作者队伍;创立并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民俗摄影体系。

(二)、民俗摄影是用相机做学问。

说到民俗摄影做学问,虽说也是有点故作姿态,当然,关于"没有文化的军队,便是愚蠢的军队"的论述,"知识就是力量"的警句,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相信人们有更深的理解。

知识是海洋,民俗(生活)是一条船,我们是水手,我们只有紧紧拉住生活的风帆,才能驾着民俗摄影的巨轮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攀登民俗摄影事业颠峰的愿望。

大凡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必须具备以下二个条件:

一是,作品必须具有较高的民俗文献史料价值;

二是,作品同时还应具有较高的摄影艺术表现力。否则,只能称谓是一幅普通的生活留真。

这就要求广大摄影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民俗摄影事业的摄影工作者。在熟练掌握摄影技巧、摄影特性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研究民俗历史、民俗文化、民俗生活、民俗"语言"、民俗特性、民俗风情。当然,各兄弟摄影门类,艺术摄影、纪实摄影、新闻摄影、建筑摄影以及文学、美术、雕塑、书法都是我们做好民俗摄影这篇大文章的基础。所谓"水到渠成",就是这个道理。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要掌握摄影语言已不再成为难事; 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无愧于历史的民俗摄影工作者就必须学会用摄影做学问,做学问的摄影家。摄影是一种手段,这好比是一台电脑,只有电脑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研究的课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民俗摄影也是如此,就是用现代摄影手段在民俗文化的坐标上找到最佳结合点。那些"志大才疏"的"发烧者"是无法实现"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潇洒壮举的。"跟着感觉走"的歌声已渐渐远去。只有努力学习,才能不断进取。

(三)、民俗摄影是用相机拍摄老百姓自己的生活。

千姿百态的民俗事象在人们的身边无处不在、处处可见、老百姓的生活就是民俗摄影最丰富的题材: 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交往……

情感交流的喜、怒、哀、乐、愁……

狗爬犁、马背摇篮、牛车、竹筏、舟船、大花轿、蒸气机、汽油机……

开矿、挖井、烧窑、掘金矿、采珍宝、筑长城、建金字塔……

蒙古包、竹楼、小木屋、城堡、教堂、祠庙……

绚烂五彩的服饰洁白的婚纱、大红袍、旗袍、红肚兜……

泼水节、火把节、元宵节、狂欢节、愚人节、圣诞节……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甜、酸、苦、辣、咸、茶……

红蜡烛、大蛋糕、长寿面、饺子、馄饨、竹筒饭……

铁锅、瓷碗、木瓢、钢盆、竹筷、勺子……

斗牛士、摔跤手、拳击、赛龙舟、赛马、斗蟋蟀、踢足球……

唱歌跳舞、吟诗作画、弹琴吹萧布局对弈……

弓箭、长枪、盾、矛、棍、棒……

做新娘、坐花轿、背新娘、进洞房、穿红袍、披婚纱精……

做礼拜、走亲戚、看医生、吃中医……

我们居住的这片土地、我们居住的城市(乡村)、我们的普通生活、我们所从事的民俗摄影事业……

总之,人类自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大手笔谱写民俗、民风的宏伟篇章,创造着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们都是摄影的创作源泉。

面对如此纷杂,甚至是熟视无睹、良莠难分庞大的摄影素材,我们必须懂得学会辩别真伪的能力;学会去粗取精的能力;学会编辑的能力;用精湛的摄影技巧拍摄民俗、民风;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慑取民俗文化的精华,才能拍摄到民俗文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和史料。

从以反映中国汉族普通夫妇的平凡生活,再现普通农村百姓和蔼可亲、妙趣可亲、使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弘扬人间真情、传达汉民族纯朴而典雅的同风情,和夫唱妇随、节俭勤劳、乐在天伦的东方文化观念为背景题材的《俺爹俺娘》,在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年赛》上以高票夺魁,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大奖来看,民俗摄影的创作源泉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普通老百姓平常甚至是枯燥、易被人们忘却、忽视的平凡生活里、在我们的熟视无睹里。这无疑是老总们给广大民俗摄影工作者的一个信息、一种忠实的告谓:民俗摄影的路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人间的平常生活、人间的亲情、人间的真情、人间的美德、人间生活的变迁、人间情感的升华都是民俗摄影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民俗文化的珍贵宝库。

(四)、民俗摄影的创作思想。

民俗摄影有如此庞大的摄影素材,是对我们从事民俗摄影工作者的恩赐和厚爱,但,也是对我们从事摄影工作者创作思想的考验;民俗摄影创作与那些"浮光掠影"、"打一枪,换一个地?quot;以及那些"到此一游"式的创作方式是不相融的。当然,"扫荡式"的狂轰乱炸也是不足取的,其结果只能是称心而来,扫心而归;民俗摄影需要的是摄影者成熟的智慧、理念、思辫;冷静的思考、观察生活、融入生活的能力以及对民俗事象的独特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民俗摄影的创作思想?

首先,热爱生活、熟悉生活;其次,深入生活、观察体念;第三,确立主题、明确目标;第四,深度采访、去粗取精;第五,提炼升华、去伪存真;第六,拓宽视野、小题大做。

只有热爱生活的强者,才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只有真正热爱民俗摄影事业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民俗摄影家。成功只青睐于执著追求的人们。

五、民俗摄影的历史使命:

当今社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步伐的加快,要和平、求促进、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而渴望沟通、交流、理解已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迫切希望有一种能够让人类共同相知相识的"世界语",来沟通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的对话,使独人类之间的相互交流成为可能。从而克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家族、不同人之间交流渠道不畅而产生的误会、偏见、歧视、对抗、仇恨,甚至侵略与战争。摄影技术的发明和进步、无疑为这种美好的愿望提供了这种可能性。

然而,由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差异,使得人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产生阻隔。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前进、经济的腾飞、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观念的更新,地域间、民族间交往的加深,移风易俗思想的深入人心,许多人们自认为是陈规陋习的民俗、民风然逐渐消失,甚至,许多有价值的民俗文化也在人们常生活的不经意之间慢慢地流失。

民俗摄影的使命就在于用摄影这一特殊的手段,共通的语言去发掘抢救、拍摄整理、保存、研究并传播人类的民俗文化遗产。这对于人类认识自身及人类自身发展历程,丰富人类文化知识宝库,推动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世界和平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正如民俗学所倡导的那样:后人只有在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和行为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观念,创造一种全新的理论,才有可能去继承、去发展、去延伸。

用联合国教科文副总干事丹尼尔.贾尼科特(DanieiJanicot),在参观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时,对称赞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及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举办的首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的话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做的工作是对世界文化的沟通和推广,对促进世界各民族的理解和友谊,及人类和平具有重要意义?quot;

而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博大精深的文明古国,中国民俗摄影事业的崛起,无疑对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宝库和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弘扬祖国的民族文化,促进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大团结,促进祖国统一,加强对外交流,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和繁荣等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说,民俗摄影的重任就在于,通过民俗摄影工作者手中的相机把蕴含在民间的民俗、民风中具有民俗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史料价值和社会认识价值的事象,特别是那些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挖掘抢救出来,整理出来、保存起来,以保护民族文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并把它贡献给全人类。

民俗摄影家们:

不要让民俗、民风的窗口在我们的面前关闭,

而成为历史的沉淀。

不要让民俗、民风在我们的身边白白流失了,

那是对人类的犯罪。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永远是无限美好、阳光灿烂的春天,

民俗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打开快门,大胆聚焦吧!

用平常心,去拍好老百姓自己熟悉的生活。

历史会记住你们的,

人类会感谢你们的,

民俗摄影家们!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