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 >民俗摄影理论与实践 >详细内容

  1628

深入生活是搞好民俗摄影的基础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27日 11:31

深入生活是搞好民俗摄影的基础

林文新

从获得大奖的作品看深入生活的必要性

生活是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首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大奖作品《俺爹俺娘》(中国焦波摄),是作者用二十年的时间,用朴实无华的摄影手法,抓拍了一对共同生活了六十七年的老夫老妻普通又平凡的生活瞬间,体现了人间亲情暖这一永恒的主题。

看到获奖作品画面中所反映的主人公是一对缠足夫妻,笔者联想到自己所拍摄的"中国末代缠足女"(获鼓励奖)这一作品,采访时尚存在世的缠足夫妻还有人在,为什么不能创作出像大奖一样的作品?最主要的就是对拍摄对象的观察和对生活形象的提炼力度不够。

据我了解,产生于封建社会的妇女缠足现象,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束缚广大妇女而设置的一种精神枷锁。妇女缠足刚开始出现时,大多数妇女还以有无"缠足"作为衡量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在当时的闽南地区,有缠足的妇女出嫁后才能当"娘",无缠足者身份较低,只能当"佣人"。在封建社会"夫权"思想较为严重,"男尊女卑"充斥其间。妇女缠足时,经常躲在绣房里,根本不敢让外人看见。作为丈夫,别说修脚,就是连给妻子拿鞋,也会让人看成是"佣人"干的活儿。

大奖作品《俺爹俺娘》组照之六"修脚":娘从6岁就缠脚,脚趾甲长成蜗牛的样子,爹常为她修脚。 由此可见,世界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共同生活的一对世纪夫妻思想观念也在改变之中。

简朴的动人画面,反映了作者不但深入生活,而且还同作品的主人公打成一片,进一步了贴近生活。平平常常的一组生活侧面,反映了农村一对世纪老人历经沧桑的爱情生活,使他们的纯朴爱情进一步得到升华,使世界到处充满着爱。

只有让世界充满着爱,才有人间的和平与希望。

妇女缠足这一现象,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即将从地球上消失了。辛亥革命提倡的"男不蓄辫,女不缠足"的成果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可见作者为历史留下的是一篇不朽之作。

民俗摄影就是要把发掘抢救、拍摄整理、保存和研究人类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使那些濒临消失的人类民俗文化得以完整地记录下来。

由此所想到的是: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必须高于生活这一创作规律。而深入生活则是搞好民俗摄影的基本条件之一。

深入生活是搞好民俗摄影的基础

从首届中国民俗国际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的获奖作品来看,所有的获奖作品的内容均比较充实,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因此可以推论:获奖的作者对自己所拍摄的题材非常熟悉,对拍摄对象的民俗事象有相当研究,并深入到实际生活当中,确定主题,通过构思以后,再深入实际生活中进行再创作。 在深入生活中进行创作的时候,摄影者还必须注意充分利用摄影的各种技能技巧,使其作品尽量达到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同丰富的思想内涵相结合。

因此,民俗摄影除具有摄影艺术的美学价值以外,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社会人文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民俗摄影拍摄对象的生活地域和活动空间范围非常广阔,民俗风情各异,当人类迈步跨进21世纪之时,许多传统古老又富有史料价值的民俗风情又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逐渐消失。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民俗摄影者,任重而道远。

要完成历史赋于民俗的历史使命,民俗摄影就需要进行深度专题采访、系列报道、小题大作。仅仅把镜头对准民俗活动抓住一、二个瞬间,而忽略对整个活动的准备阶段和进行阶段的跟踪采访,是很难达到目的。

民俗摄影与别的摄影创作不同的是:民俗摄影往往需要在拍摄前做大量的前期资料准备工作,对即将采访的民俗事象,民俗活动中的开始,过程、结束等关键环节做比较充分的了解,确定拍摄主题,进行创作构思。也就是说,对自己所拍摄的民俗事象在进行拍摄之前应拍什么,怎样拍、构图、用光等诸因素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深入现场进行再创作。

在摄影创作中,要充分运用一切艺术创作手段,尽可能使拍摄出来的作品达到完美的艺术形式同丰富的思想内涵相结合,以求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

如果摄影作品部分达不到上述要求的,也要有"三顾茅庐"的精神坚持再创作。

民俗摄影又是一门新生的摄影艺术门类,摄影者还处在学习和摸索之中。掌握民俗摄影的理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民俗摄影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为广大民俗摄影者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理论教学形式。

通过一定的民俗摄影理论学习,认识水平就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以后,便觉得民俗事象题材很多,又必须抓紧时间抢拍。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而没参加理论学习之前,面对应该拍摄的民俗事象题材不以为然,熟视无睹,便觉得在自己身边无题材可拍。这就是说,参加民俗摄影理论学习,可以使自己的相机多长一个"心眼"。

故乡故土桑样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老地方,有拍不完的民俗事象,正是我们民俗摄影者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在自己的故乡里,千里迢迢来此短暂采风的摄影者只能是"走马观花"似地拍摄而已,比起"土生土长"的"土"摄影家应该会显得"技逊一筹"了。

因此,笔者建议:要拍好民俗摄影作品,不必"东奔西跑",就在自己故乡的土地上,多一只心眼,细心观察,很多题材就“浮”上来,任凭我们去"捕捞",这样"事半功倍"的创作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但,笔者并不反对有组织地进行有目标的集体采风活动。有目标的集体采风活动,也有其特殊的优越性。如要拍摄云南的"泼水节",必定要深入到云南的少数民族地区;要拍摄"永定土楼",也非到福建来不可。否则,绝无可能创作出特定地域和特定题材的民俗摄影作品。这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

综上所述:不论是组织创作采风团或就地采访创作,都是深入生活的具体表现。

而小题大作,正是对民俗摄影做深入细致采访的基础上,对某一民俗事象做专门深入的专题研究。如笔者拍摄的《中国末代缠足女》,就是“缠足女”的产生、发展、消亡等政治、历史等诸多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寻访了许多当地老者,最后才写出丰富翔实而又简短的说明材料。

因此可以说:民俗摄影者不但应该是出色的摄影家,还必须对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风貌等诸方面广学博取,更应该持之以恒地深入社会,贴近生活,了解生活,细心观察,坚持不懈地对特定地域的民俗风情加以研究,才能提炼出生活的主题,创作出高于生活的艺术形象,为人类历史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之,深入生活是搞好民俗摄影的基础。

TAG: 中国 主题 联想 主人公 老夫老妻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