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 >民俗摄影理论与实践 >详细内容

  1635

民俗摄影中的文化穿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服务中心  发布者:民摄课堂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27日 11:31

民俗摄影中的文化穿透

韩连贇

民俗摄影首先是个文化命题,所以民俗摄影工作者应首先是个民俗学者,将自己置于民俗文化的层面上去观察、探视、发掘和提出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化命题,将自己关注的民俗对象置于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庄重的历史文化与美学的透视,在历史与今天的联系中,从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比较中发现并解决民俗摄影中的文化问题。再就是增强包括文化心理、哲学、宗教等多种人文科学知识的结合运用,才能成为真正的民俗摄影家。"如果不能成为整个历史的儿子,就算不得真正诗人"(周涛)。民俗摄影需要深层的思索,默默的耕耘,从人与文化的关系上看,应注重人的表现,人是文化的开拓者、创造者和传承者,也是民俗摄影要表现的对象,让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尽可能丰富地充实在民俗摄影中,通过摄影寻觅历史主义的深化,增强民俗摄影对社会、人,历史文化的透视和审美洞察。就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来说,这里的博大神奇的雪山冰峰,丰饶的绿洲,纯朴,豪爽的各族人民,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形成了这里多元文化的五彩缤纷。"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唯一汇流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新疆"(季羡林)。这四大文化体系是: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欧美文化体系,它们在这里融合积淀形成了今天新疆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繁荣了数千年长达几万里从中国一直通到欧洲的古老的"丝绸之路",正是通过横亘新疆的这条交通要道,在这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中,从中国的汉唐时期,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创造以及丝绸得以西传,西方以及沿途各国人民的发明创造,也沿此路东来,这种物质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办文化的发展。这多种文化的融合积淀,使新疆民族文化的载体民俗事象更加气象万千。所以说我们的民俗摄影家如不从历史文化的高度去审视,如没有民俗知识的系统学习,许多应拍摄的东西,就会和我们失之交臂,实在可惜,因此我们的摄影工作者,应用历史文化来铺垫自己、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做学者型的民俗摄影家,这是当务之急。

民俗摄影的内容及其本质

新疆的中西文化融合交汇和历史文化的痕迹,在当地民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种历史文化表现最完整的往往是在最边远、穷困、欠发达地区部落、这里是民俗研究的"活化石",民俗摄影可在这里得到最大的发挥,首先使民俗摄影形象化,在拍摄时我们切不可被其落后的脏、乱、差所迷惑,应着重民俗事象的文化涵量和人的精神本质的反映,众多民族的衣食住行、婚丧礼仪、节庆活动、服饰、建筑、交通、渔猎生活、宗教信仰、生产活动也都尽显在这民俗事象之中,在追寻历史的同时,将民俗题材拍得"土"一些,传统一些,不无道理,但这种"土"绝不是一味追求破、旧、脏,应以民俗特色为主。民间风俗是当地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的反映,它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民俗摄影应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应在民俗摄影中摄取民俗文化的实质。如果不能正确把握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而只拍些无足轻重的镜头,就失去了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民俗摄影是一种向人阐释今天的最佳手段。民俗摄影包涵着历史文化的积淀,帮助人类认识昨天,呼唤未来。当我们对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文化现象深入认识和研究时,用民俗摄影这个手段来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对某种现象整体、深入的纪实性拍摄,可以达到其它艺术形式(文学、绘画)可望而不可及的目的。因摄影纪实的结果是真实的、形象的、生动的。我们也就有责任去完成这项工作,不给历史留下空白和遗憾。民俗摄影家需要更多的注意其作品的文化价值。当前新疆民俗摄影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摄影工作者对社会和民俗文化缺乏深入研究,所以我们的摄影工作者应多了解一下新疆文化发展的渊源,把民俗摄影的焦点放在对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的观照和把握上,以摄影来关心人类文化的发展。摄影的本质是纪录性、实用性、摄影的魅力是艺术性。这两方面在拍好民俗摄影作品中缺一不可,只有纪实,才真正决定了民俗摄影在民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民俗摄影的文化史料功能是主要的。而在我们的摄影活动中,更多的朋友只注重了摄影的艺术性,而忽视了摄影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史料性和艺术性是民俗摄影的双重性。民俗的史料性决定了它在民俗研究中的地位,而艺术性正是作为视觉艺术的立身之本。艺术性可使民俗摄影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同样,民俗的独特性又能使民俗摄影作品有别于其他艺术摄影作品而自立于摄影天地。这里我有个朋友讲得好:民俗摄影就是用摄影语言来讲一个民族古老的故事,这故事越古老、越稀有人们就越爱听,如果不只会讲大白话,而加进一些诙谐、幽默的艺术语言它会更动听,人们也更爱听。首先是故事的真实,再就是语言的艺术。艺术性的发挥要在纪实的原则上去完成,绝不允许违背其真实性去虚构、合成、制作。翻开摄影发展百年来的历史,最感人的仍是那些朴实无华直接的历史记录。民俗摄影从文化意义和历史角度上讲,它远远超过了艺术作品,这应该是民俗纪实摄影的本质。长期以来摄影大都借鉴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但完全用绘画语言来代替摄影语言,无疑会削弱摄影艺术独特的魅力,既然我们了解了摄影的本质,毫无疑问我们的民俗摄影家们更应以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眼光和态度去观察民俗文化和民俗摄影,如果我们仅把摄影当作艺术的表现形式,就失去了作品的文化内容和力度,让民俗摄影回归到真实和自然,给历史留下真实。在强烈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上,用文化的眼光、历史的眼光来推进民俗摄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及紧迫性

在新疆生活的摄影工作者,大都拍有民俗、民情作品,但很少有人拍得系统,表层的东西较多,没有把着重点放在民俗文化涵义上,没有看到民俗民情片所具有的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内涵以及其史料研究的意义。为研究新疆文化的发展,挽救更多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不至于产生民俗文化的断代,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去做,着眼民俗摄影的文化含量,重要在于积累,要注意"系列"拍摄,在"系列"中可竖排也可横排,可以一个地区或多个地区成"系列"。这种拍法国内很多摄影家做得很好,如徐勇的《胡同》,黑氏四兄弟的《看陕北》等,都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气息。民俗摄影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有了其独立的艺术品格。民俗摄影的文化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摄影本身,而不是从固有的艺术教条出发。应从大文化的范畴中去寻求新的艺术因素和艺术感觉。二是要努力在作品中注入大量的文化信息,让欣赏者在大文化范畴中得以全新的感受。而民俗民情摄影中的情节、服饰、活动不再只是摄影艺术,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而不是那种表面的形式。民俗的要求只能从这些"真"的呈现中,从文化信息的角度去体验,去感觉,不要强制用概念化的艺术欣赏程序来理解和认识民俗摄影。民俗摄影所以能留住我们的目光引发我们的联想,最重要的因素显然不在于摄影以其技艺所营造的构成或色彩关系,而在于强化的摄影对象的文化意味。摄影是人们对世界新的观照方式,民俗民情的纪实方式没有流行歌曲那种既时的愉悦,而类似于严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因它记录的是历史。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摄影只是生活的复制,无创造性。而我们的摄影家们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把摄影家看作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化观照方式。只有将摄影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联系起来的时候,摄影才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力。从这一点讲,摄影不只是艺术,而是人们了解艺术、了解人类和认识历史的一种方式。我们的民俗摄影家不要忽略了人类自身曾经生存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民俗摄影的焦点应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生活状态的关注,这也是有强烈责任心的民俗摄影家义不容辞的职责。

西部摄影家选择了民情民俗作为我们创作的基点是非常正确的。这里保留着纯朴的民风民情,多彩的民俗留着许多历史文化的断痕和遗迹,保留着正在消失的逐步缩小的自然生态圈,但工业文明的到来,将无情地冲击这片原始文化的处女地,传统风俗将会一天天消失。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得已舍弃某些不该舍弃的东西,现实中就有部分人来抵制这种舍弃,是合乎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利益的,它表现社会理性和人类良知的犹存,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总有一批文人置身潮流之外,站在超现实的立场上观察社会,研究人类,反映人类文化,重建人类精神的家园。摄影作为文化的行为方式来观照人类的发展是其重要的职责。以民俗民情为题材的纪实摄影家,应脱去自我玩赏的心态,脱去自我沉迷,并在其作品上摆脱商业味和白面书生的脂粉气,使作品朴实无华。民俗摄影不是花容月貌,时髦唯美的纯艺术,而是民俗文化的真实纪录。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把握民俗摄影的本质,在真实的基础上显示独特的拍摄风格和文化点,以文化的思考来把握作品的厚度,加强作品的冲击力。西部文化的积淀所映在今天民俗民情中,它是历史长河中即使将消失的一幕,"让历史告诉未来",历史与未来的衔接,除文学之外,摄影是最有这种本能的。当然在民俗民情中有着很多落后的原始的乃至愚昧的东西,但它又蕴含着一些质朴、良知、温馨、宁静和平和。而这些正是人类精神追求中不可缺少的。在我们渴望现化文化的同时,也应记住人类不能彻底用现代来毁掉自己,所以用摄影来做这方面的记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摄影给我们留下的是今天拥有明天不会再来的东西,民俗摄影家应该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上给自己定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的成功和重要价值,除了他的绘画艺术,更重要的是他比较客观的记录了北宋开封城内外市井生活,成为研究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这幅作品应该给我们的民俗摄影家一个很大的启示,让摄影回归自然与生活,给历史留下真实。它是一个时代的记录,而这个时代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不要在民俗摄影中加上过多的艺术矫饰,要用摄影来谈论研究民俗文化,做学者型的民俗摄影家、摄影只是你做学问的手段,是以研究文化现象、推动历史发展为目的的。客观地把记录转为个人意识形态的表现,这样就不只是照相了,为此,就应更多的读点书了,研究一下文化发展历史和反映到今天民俗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才能把握民俗摄影,推动民俗摄影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