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帐房
人类从穴居,到架木筑巢,造房建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标志着从原始荒蛮到现代文明。然而,在青藏高原藏族同胞为了适应游牧生活,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居住习惯,以帐篷为居所。
帐篷大小悬殊,式样迥异。大的可容纳四,五百人,小的则仅容二,三人。帐篷的类型更是丰富多彩。有“格毛齐”(大帐,宝帐),“喇格”(喇嘛帐),“班格”(官帐),“笨庚吉布”(老僧行帐),“它格”(灶帐)等。有的以名取名,有的按用途定名,饶有风趣。
过去因棉布价格昂贵,除了牧主,头人外,牧民很少有白布帐房,他们多搭设黑色的牛马帐篷。帐篷的类型被看作是一个等级的标志,而今随着人民水平的不断提高,藏族同胞可以根据需求不同,选用任何类型的帐房。
帐篷,依其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和图腾内容,已进入民族文化殿堂,形成了物质和精神双重产品的有一总和,它象永不凋谢的朵朵雪莲,盛开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
01.(牧民之家一):构造简单,拆迁方便的黑色牦帐篷是游牧条件下,牧民的理想房所。
02.(牧民之家二):藏族牧民的孩子,大约在15岁时就在帐房外露宿,或在帐房外搭一间简易帐篷,或在畜圈的角落搭一个低矮的棚铺,谓之“更惹”。
04.(牧民之家四):逐水而居,两三户人家围住在一起。帐篷外挂有经幡,随风飘曳,为帐房主人祛除妖魔。
05.(牧民之家五):山坳里的黑色牦帐篷因在避风处,搭建更为简单,立柱也少了一半。
06.(“格毛齐”):“格毛齐”(大帐篷)原是王公贵族聚众议事的帐篷,相当于临时性宫殿,现已成为举行佛事活动的场所。
07.(喇嘛):“喇嘛”(喇嘛帐)供少量僧人居住,俑经的帐篷。这种帐篷装饰十分讲究。色彩,图案都与佛教一致,给人以祥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