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民俗图库 >生产民俗 >详细内容

  2820

戥秤匠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月06日 02:17
图片资料
组图名称:戥秤匠
组图数量:11
获奖情况:第三届“人类贡献奖”年赛生活习俗类文献奖
摄影师:应焕祺[中国]
拍摄时间: 2002年1月
拍摄地点: 中国・浙江・永康
拍摄民族:汉

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先祖运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木杆秤。在秦统一中国之前,各地均有自己的度量衡标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度量衡标准定为十六两一斤。由官府负责监制,不许民间私造。同时,还诏令天下,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少两,若少给一两就少一颗星,星被认为影响着人寿,所以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秤上亏心不得好,秤平斗满是好人。”

唐代的秤又有了新的进化。“两”以下定为“钱”、“分”、“厘”等单位。七钱为一两,七分为一钱,一钱等于二铢四。这个体制延续了一千多年。秤的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规矩,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为计算方便,国家把秤统一改为十两一市斤,方便了结帐付款。 七十年代,为与国际接轨,两以下的钱,分、厘改为“克”,五百克为一市斤。九十年代秤又取消市制单位,改为公斤制,二市斤为一公斤。

木杆秤品种规格繁多,最大的可秤二百公斤,最小的盘秤精度可达克。

近代西方的度量衡“虎克定理”磅秤和台秤传入我国,特别是九十年代新兴的电子秤广泛应用于商业计量。这对杆秤是很大的冲击,所以戥秤匠日趋减少。但使用台秤、磅秤和电子秤没有杆秤方便,尤其是一些摊点和小贩更不便于携带计量,其价格也远远高于木杆秤。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