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糖人,又叫捏塘人,文雅一点的称之为糖塑,而按照艺人自己的说法,则叫气憨子,以便与水盘子(用小勺子舀糖后在石板上浇出各种图案造型的艺人)相区别。湖北省天门市小板镇杨氏家族的几代人就精于此道,杨家目前只有5人还操此业,而且都是六十多岁以上的老人。吹糖人用一根小木棍挑出一点糖来,两手拉扯几下,放一点食用石膏粉,捏成一个小气袋,然后拉出一根气管,放在口中徐徐吹来。随着两手手指不停地拉、扯、揪、捏,只见那小气袋在艺人手中不断地旋转、变化,转眼间,一件活灵活现的或人物、或动物的造型就展现在你眼前,令你惊叹不已了。
糖的软硬度不好把握,吹气就更要功夫了,轻重、缓急,再配合两手的动作,还要赶在糖硬化之前,完成造型。吹糖人对气温也有要求,不能太高,否则麦芽糖发软无法造型,所以农历9月至次年3月的气温才适应吹糖人,这也意味着吹糖人每年只有半年的时间可以上街。再加上现在谋生的手段更多,杨家后人宁可外出打工,也没有其他人再来挑这副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