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县扬源乡坂头村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厝桥――坂头花桥。说起这里的端午节,还得从村中这座桥说起。
步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卧于村中溪之上的一座楼阁式风雨桥,那层叠错落的翘檐,宛如一群展翅欲飞的金凤;风摇铃铛,清脆悦耳,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花桥,这座古桥是坂头苏坑人陈桓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及第后衣锦还乡时所创建。陈桓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卢州知府,九江兵备副使等要职。花桥不仅以其构造独特著称,而且有着浓郁的文化色彩。
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坂头独特的民间习俗,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的前一天,临近几十里的村民都会云集花桥,以一种古老的方式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坂头村的村民首先要进行一种“喝端午茶”的习俗:凡在端午节前一年内娶媳妇的人家,在农历五月初四这一都要备办香茗和茶点蔬果谢乡亲,谓云请喝新婚茶,村民们可以随意到各家赴席而不必带任何礼物。喝完茶后,主人要赠给客人红头绳一段,对主人而言,这是表示对乡亲们在其办喜事时给予帮助的谢意;对客而言,是从主人家“借”到了“喜气”。
第二天端午节,一大早村民们手提粽子、经文等物纷纷来到花桥,并向花桥上的祖先祭拜。祭拜时嘴中念念有词,分别从花桥两端的四个桥门来回行走,每个桥门必须行走七趟,他们说这叫“过桥”,“过桥”时还要念“粽子经”。这种礼仪之后便可向桥下的溪抛下粽子(抛粽子时还要念一遍“粽子经”),粽子抛完之后活动才算结束,整个活动从早上5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多村民们才各自慢慢散去。
这种习俗活动大部分都是些中老年人,年轻人则在一旁看热闹。孩子们却溪中纷纷抢夺从岸上、桥上抛下的粽子,只是为一种美丽的传说。看到这情形似乎把人们带入了久远的年代,使人感受到古代民间浓郁的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