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新闻资讯 >会员 >详细内容

  7049

“乡村影像大集”在《俺爹俺娘》的家乡开集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21年11月24日 17:59
乡村是我生命的根,也是我艺术的根,不管到什么时候,我的镜头将始终对准最可敬、最可爱的农民。我发起举办这个乡村影像大集的目的,就是想把家乡打造成一个影像小镇。我想为乡村写史,为农民立传,给农民留下一部影像史记。
—— 焦 波
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01
一场“大集”筹备八年
用影像助力乡村振兴

10月27日,“中国·淄博天津湾乡村影像大集”在山东淄博天津湾西村开集,全村老少共持一条长400多米的红绸为大集剪彩。本届影像大集是著名摄影家、纪录片导演、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焦波筹备了八年并组织发起的,举办地天津湾西村是他的家乡,也是《俺爹俺娘》的拍摄地。


▲ 焦波老师在开幕式上作介绍(图片来源于网络)



▲ 千名村民共剪彩(图片来源于“古村落天津湾”)

一幅幅生动的记录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摄影作品就布置在村里的院墙上、村路上、庄稼地里……,照片里的主角是焦波的爹娘、朴实的父老乡亲和他时刻挂念的乡村。拍摄者有国内著名摄影师,也有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和当地的村民,他们用镜头记录了中国乡村的巨大变化,用文化、用乡村影像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这场影像大集将持续半年时间。



▲ 摄影作品前的村民(图片来源于网络)

02
“农夫导演”和“俺爹俺娘”

人称“土豆摄影师”、“农夫导演”的焦波老师是首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大奖获得者、第十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他曾用30年为父母拍下12000余幅照片,录制600多个小时的录像,用镜头留住了爹娘;他也曾收六个汶川地震孤儿为徒,助养十年并拍摄纪录片《川流不息》,记录他们的震后青春。


▲ 1998年,焦波老师(左)的组照《俺爹俺娘》获得由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主办的首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大奖,图为焦波老师领奖。

焦波老师的摄影代表作《俺爹俺娘》以中、英、德、法、韩等多种语言出版大型摄影画册和图书,海内外影响巨大,感动世界,屡获大奖。爹娘去世后,他又将镜头对准了爹娘的“爹娘”——中国乡村,带领团队拍摄制作了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出山记》《进城记》《川流不息》等,广受好评。


▲ 《俺爹俺娘》

焦波老师说:“农民在土地里种植庄稼,我们在土地里种植故事。老百姓的粮食丰收了,我们的片子也丰收了……”
焦波用他的方式和行动续写着中国乡村故事,为我们留下珍贵的乡村记忆!

03
图片故事《俺爹俺娘》



▲ 娘,一个身高1.41米,体重71斤的弱小女人……她属牛(焦波摄)



▲ 爹,长着一双倔强眼睛的健壮男人……他属兔(焦波摄)

获奖作品:《俺爹俺娘》(12幅)
奖       项:首届“人类贡献奖” 年赛 大奖
摄       影:焦波(中国)
图片故事:在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山区一个叫天津湾的小村里,住着俺的爹娘。他俩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近70年。俺把镜头对准了俺爹俺娘,记录了他俩20年间的生活片断,真实、质朴,影印出一个个真情瞬间,编织出一段两个世纪老人平平常常的故事。(1998)



爹在前,娘在后,爹在任何时候都在前边唱“主角”。娘甘心情愿地做“陪衬”。



“老柜子”是家里的文物。这是俺娘家三代相传的陪嫁,里边盛着老俩口近70年来“最值钱”的东西。



夫妻抵足而眠,是鲁中山区农民的习俗。无论住在什么地方,睡觉时爹娘都保持着这一习惯姿势。



这架纺车,是当木匠的爹16岁成亲那年给娘做的“礼物”,娘用它纺了一辈子线。爹说:娘纺的线比买的还结实。



给爹挠痒痒是娘的“专利”。“往上点,再往上点,你听见了吗?!”爹总是在嚷,娘总是在笑。



六岁缠足的娘,脚指甲长成了蜗牛。爹常常给娘修剪。



爹娘到北京,先看天安门广场。“广场好大哟!比俺好几个村子还大哩!”爹说。



孩子们看的“小电影”,爹娘也瞧得挺起劲。真是80翁媪赛顽童啊!



头一回吃快餐,香甜又方便。



老家刚安上电话,爹娘急着打一个试试,爹拨号叫娘听着。“你咋拨的?咋没声呢?”娘拿起话筒直埋怨爹。



爹娘结婚67周年纪念日之前,娘病得不轻。爹用最古老的风俗为娘冲病消灾,爹身缠花床单,手牵红绸布,一步跨过放在门槛上的马鞍子,喜滋滋地对娘说:“门槛俺迈过去了,马鞍俺跨过去了,平平安安,你的病马上就会好了。”



爹娘近影(1998)。爹84岁,娘86岁,他们住的还是那间老土坯房,吃的还是自家种的五谷杂粮,依旧在那个小山村里,平平淡淡却又温温馨馨地共度晚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