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新闻资讯 >比赛 >详细内容

  7176

人类的记忆|“人类贡献奖”年赛中的元宵节特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23年2月03日 17:21


元宵节


▲ 选自《铜梁火龙闹元宵》,摄影/胡世文,第9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节庆活动类记录奖。铜梁的火龙更需要舞龙者的勇气,其高潮部分是将铁融化成的铁水,通过一定技巧洒向舞龙者和龙身。
周日将迎来元宵佳节。欢欢喜喜闹元宵,过完了十五,也就过完了年。从此,春回大地,草木萌生。作为中国传统节日,全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又热闹喜庆的元宵节习俗,包括: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舞狮子、燃烟花、踩高跷、划旱船、送孩儿灯、烤百病等等,人们在节日期间以多种方式祈福安宁康泰、万事顺遂。


▲ 选自《赣南客家灯彩》,摄影/刘念海(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第9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节庆活动类记录奖。客家人的桥梆灯、子孙龙、兄弟龙、担灯、龙灯分别在不同的仪式和活动中使用,呈现出不同的样式。



▲ 选自《正月十六烤杂病》,摄影/崔五杰,第10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生活习俗类记录奖。以“烤杂病”辞旧迎新,祈求人丁兴旺、财源广进、平安幸福。据说烤哪治哪,而且还要多走人家去烤,才能百病都消。
在历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中,元宵节的各种传统习俗也被摄影人用镜头记录下来。在这个团圆喜庆的日子,我们一起欣赏部分获奖作品中的各地元宵节习俗。



▲ 选自《鲁南傩戏人灯舞》,摄影/洪晓东,第8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节日文化类记录奖。枣庄沙沟镇的人灯舞大抵起源于古代的巫傩仪式,后来演变成春节期间驱邪除怪、祈福求祥的活动。

01《客家元宵节活动》
第9届 节庆活动类 记录奖

摄影:罗品禧(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拍摄时间:2010-2015年
拍摄地点:广东、福建、江西的客家地区
拍摄民族:汉族
图片故事:粤闽赣三省交界处聚居着经过数度南迁沉淀下来的原籍中原的汉族人,他们自称客家,顽强地保留着古远的传统风俗。无论是罗坊的走古事,还是盐灶的抢财神,以及石上的添丁炮,都是元宵节敦睦亲族最好的体现。















02《舞火龙闹元宵》
第9届 节庆活动类 提名奖

摄影:张永林(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拍摄时间:2013-2015年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拍摄地点: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
拍摄民族:汉族
图片故事:早在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埔寨就有了元宵舞火龙,祈求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的活动,现在已经定型为迎接新岁的习俗。















03《打铁球闹元宵》
第6届 节日文化类 提名奖

摄影:马金焰(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
拍摄时间:2009年农历正月二十四
拍摄地点: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镇前村镇海自然村
拍摄民族:汉族
图片故事:“打铁球”的人通常称为“僮身”。“僮身”是节庆期间神灵下凡与人间同乐的“代言人”,是人与神相互沟通的媒介。“僮身”经过叩堂,由“菩萨”附身并进行表演。此时他们就是“神”,所有举止神态表现得异于常人。每年正月二十四,镇前村闹元宵“打铁球”的“僮身”都有六位。每颗铁球都焊有几十根钢针。整个队伍在绕村一圈期间,“僮身”们不断把铁球往自己身上抛,即使背上血肉模糊,他们也不觉得痛,因为他们是“僮身”、是“神灵”。最后整个队伍回到总宫,在宫前表演一次并入宫,即算整个活动结束。他们通过这种活动来祈求全村来年平安丰收。(点击可看大图)













温馨提示|更多精彩图片请登录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官方网站『民俗图库』频道
转载说明|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公众号』

团圆康宁,万事顺意
元宵节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