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新闻资讯 >会员 >详细内容

  7187

李运清:远古传承,木榨油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23年3月10日 17:18
远古传承——木榨油

图文|李运清(安徽池州)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

安徽青阳县朱备镇有一座百年油坊,油厂于1884年由朱备镇曹姓人创办,文革期间停止了生产。直至2012年,由陈力先生投资120万元买断油厂并进行了扩建和改造,继承了先辈们留下的古老木榨工艺,榨出的菜籽油色泽鲜亮莹润、油香四溢,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受到广泛好评。
木榨榨油是一项传统的手工榨油技艺,有十几道工序,通过选料、车籽、炒籽、磨粉、蒸粉、结草、铺粉、圈饼、踩饼、压饼、上榨、插楔、撞榨、接油、沉淀、缸醒,全程人工操作,利用园木撞击木榨将榨膛槽内的菜籽饼进行渐渐式的挤压,将菜籽内的油汁挤出,油香四溢,现代榨油技术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2016年,传统木榨油技艺被池州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组图片于2014年至2020年期间间断性拍摄,全部采用黑白形式展现,以此表达其古老技艺的沉淀。



▲ 曾经的老油坊。(摄于2014年6月)



▲ 曾经的老油坊记账员和记账柜台。架子上排列整齐的是村民来油坊用菜籽换油的记账本。(摄于2014年6月)



▲ 检查榨槽。(摄于2014年6月)



▲ 选料除杂。选择菜籽时以新菜籽为上乘,目的是使榨出的油色亮、质纯,口感好。太湿、太干都不可取,如出现出油状,就不能再用。以风车除尘,摇动风车把油籽中杆、壳除去,再用筛子、簸箕等工具去除沙土,保证油籽洁净、无杂物。(摄于2014年6月)



▲ 炒锅煸香。将洁净的油籽放置铁锅中温火慢烤,同时不停地煸炒,避免烘制不均匀,煸出油籽特有的香味。为了得到好的风味就要炒焦,但炒焦就可能带来毒性物质。为此,古人判断菜籽是否炒好的方法是:根据气温高低,用指甲或木板抡菜籽,看颜色,气温高时竹叶青,气温一般时茶黄色,气温低时老茶黄色。(摄于2014年6月)






▲ 稻草包饼。把洁净的稻草顺嵌入油圈中,将蒸好的菜籽胚装入其中,用“木拐”(用硬杂木制作成榔头状的工具)夯实,用稻草将菜籽胚上部包裹严实,踩实,制成饼状。(摄于2014年6月,2020年6月,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 压菜籽饼。(摄于2020年6月)



▲ 上圈装榨。将籽饼装入木槽内,叠放在一起,有序排列,以木楔初步固定。(摄于2014年6月)



▲ 小憩。(摄于2014年6月)








▲ 撞榨打油。人力挥动悬挂的也称撞杆撞击木楔,俗称“打油”。菜籽饼受到挤压,一缕缕金黄的清油便从油槽中间的小口流出。适时添加木楔,通过物理作用挤压籽饼出油,直到将油榨干为止。打油是项体力活,为了消除疲乏、增强干劲,先辈们创编了许多“劳动号子”,一边使力一边喊“撞头重重打呀,茶油喷喷香哟”之类的吆喝语句,伴随着最朴素的交响乐,清香明亮的木榨油从龙榨口慢慢渗出,发出阵阵清香。(摄于2014年6月,2020年6月,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 老榨工。(摄于2014年6月)


▲ 如今的油坊。(摄于2020年6月,无人机)



李运清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

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摄影作品《早课以后》入展第30届奥地利世界摄影巡回展;短视频作品《新年味》荣获2020安徽省新媒体短视频大赛二等奖;短视频作品《匠人匠心》荣获2020池州市短视频大赛一等奖;多次入展《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举办的全国摄影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