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影赛银奖|段纠,云南非遗节庆系列
云南非遗节庆系列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大赛
图片类-相机组银奖
图文|段纠
在云南聚居的26个民族,创造了各自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歌舞展演在传统的年节祭祀中成为各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这组图像仅有限的记录了90年代以来,部分民族在各种节庆活动中代表性的展示瞬间,供有兴趣的观者查阅探讨。
▲《基诺敲响太阳鼓》——基诺族祭祀时必须敲响太阳鼓,跳起传统的大鼓舞,已被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摄于1992年
▲《(彝族)南涧走出跳菜人》——2008年6月7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申报的“彝族跳菜”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摄于1985年
▲《阿佤木鼓奏新歌》——沧源佤族木鼓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图为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佤族木鼓甩发舞展演。摄于1992年
▲《白族大妈绕三灵》——2006年5月20日,大理白族绕三灵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摄于1992年
▲《(彝族)阿细跳月弦声急》——2008年6月7日,彝族三弦舞(阿细跳月)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摄于2001年前后
▲《藏家锅庄跳不停》——云南省香格里拉藏民热烈奔放、充满激情的锅庄舞蹈传承久远、长盛不衰。摄于90年代
▲《洱海金花放鹰忙》——大理鱼鹰捕鱼技艺于2009年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为保护洱海水资源,在洱海被禁止捕鱼及表演了。摄于1990年前后当地渔民出海前
▲《花腰新人喜庆婚》——滇南地区花腰傣在节庆活动中表演传统的婚礼习俗,欢乐喜庆。摄于2000年前后
▲《过山号声震天响》——2009年6月,彝族过山号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以漾濞县彝族(大铜、长号)极具代表性。摄于90年代大理三月街活动
▲《(苗族)欢声笑语祈太平》——节日里欢歌劲舞的苗家姑娘兴高采烈、热情奔放。摄于90年代
▲《(汉族)龙腾高原迎盛世》——舞龙是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摄于90年代新平县民间舞龙
▲《彝山雄鹰双人成》——元谋小凉山乡彝族摔跤是一项古老的、为广大青少年男子喜爱的体育活动,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温馨提示|更多精彩图片请登录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官方网站『民俗图库』频道
转载说明|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