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影赛银奖|李永星,非遗•传承•擀毡
非遗•传承•擀毡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大赛
图片类-相机组银奖
图文|李永星
赵书义,六十三岁,云南省会泽县大桥乡杨梅山人,会泽县擀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毛毡制作技艺(会泽擀毡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赵师傅从十五岁跟随大爹学习擀毡技艺,至今已有四十八年,其中一半的时间在走村窜寨为各地村民擀制各类家居毛毡用品。从讨生活到如今的非遗传承人,其间经历了二三百年的历程。
擀毡的整套工艺包括选毛、弹毛、铺毛、压毛、洒水、卷簾、踩簾、折边、压角、揉毡、燎毡、煮毡、洗毡、晒毡等工序。其中耗时最多的是揉毡和画毡。
关于技艺的传承,赵师傅说:“擀毡是一件磨性子的事,要找不怕脏、不怕苦,有耐性,坐得住,钻得进去的年轻人不容易。”好在赵师傅的儿子已经掌握了擀毡技艺,趁年轻先出去打拼几年,等赵师傅干不动就回来继承书义毡坊的工作。
2022年9月
▲ 身披毡衫、手持弹弓的擀毡师傅。
▲ 复杂的擀毡工艺在乡里传承。
▲ 在毡簾上,擀毡师傅用弓将羊毛弹松。
▲ 擀毡师傅用双脚反反复复踩揉,把羊毛揉软、搓紧。
▲ 擀毡师傅们在工间小憩期间互相说笑取乐。
▲ 传承人赵书义在用面浆画毡。
▲ 燎毡。用火燎去毛毡表面的毛糙。
▲ 煮毡。把毛毡放在开水里煮,让颜料均匀上色。
▲ 赶街。赵书义带着各类毛毡成品到周边大大小小的集市售卖。
温馨提示|更多精彩图片请登录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官方网站『民俗图库』频道
转载说明|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