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新闻资讯 >比赛 >详细内容

  7219

国际茶日,“人类贡献奖”年赛中的茶文化故事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23年5月24日 16:55
人类的记忆|国际茶日,“人类贡献奖”年赛中的茶文化故事

“国际茶日”于2019年11月27日第74届联合国大会宣布设立,时间为每年5月21日,以赞美茶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国际茶日”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家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这是世界对中国茶文化的认同,有助于我国同各国茶文化的交融互鉴,茶产业的协同发展,共同维护茶农利益。



▲选自《茶客》,摄影/齐鸿(中国),1996-1998年拍摄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第5届生活习俗类文献奖。茶馆在四川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茶馆里看报、听戏、打牌、下棋、逗鸟、聊天,打围鼓、挖耳朵、闭目养神的茶客们,应有尽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种植茶、利用茶、饮用茶的国家,被称为“茶的故乡”,世界各国的种茶技术和饮茶风气,均直接或间接源于中国。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共同举办的历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中,也不乏展现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茶文化的摄影作品。



▲选自《边茶制作》,摄影/何泽琼(中国),2011-2013年拍摄于中国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第8届生活习俗类记录奖。边茶,指中原地区为边远地区的需求专门制作的茶叶,因藏区的需求量大又称“藏茶”;因多用老叶制成又称“老茶”;因成品的形态像砖块又称“砖茶”。每年草青茶采完后,就开始做边茶,一般在六七月份。



▲选自《土生华人的婚庆茶礼仪式》,摄影/Yeo Yeow Kwang(新加坡),2017年拍摄于新加坡,第10届传统礼仪类记录奖。早期华人移民与马来族妇女通婚的后代被称为“峇峇娘惹”,现在这一称呼泛指当地交混的文化状态。新加坡的华族可能在血统上杂有其它,但在文化上却始终遵循中华传统的根本。

01《日久弥香普洱茶》
第6届 生活习俗类 文献奖

摄影:佟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拍摄时间:2007年4月
拍摄地点: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拍摄民族:布朗族
图片故事:云南西双版纳的深山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细雨绵绵。这里生长着几百年树龄的大叶种古茶树。每当清明时节,布朗人采摘茶树枝尖的鲜叶,经炒锅杀青揉捻,使茶叶成条状晒干,再将毛茶气蒸,紧压成饼、砖等形状,在温度、湿度的作用下逐渐自然发酵熟化,这就是普洱茶。













02《孟加拉的采茶女》
第7届 生活习俗类 提名奖

摄影:Faisal Saud A(孟加拉)
拍摄时间:2010年
拍摄地点:孟加拉
拍摄民族:孟加拉人
图片故事:孟加拉东北部的锡尔赫特地区是世界最著名的茶区之一,近百年来,茶叶都是由住在茶园里的妇女们采摘的。












03《帕加拉兰的采茶女》
第8届 生活习俗类 提名奖

摄影:Hasan Tribuana(印度尼西亚)
拍摄时间:2010年3月8日-2012年3月9日
拍摄地点: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省帕加拉兰市
拍摄民族:印度尼西亚人
图片故事:采茶女依旧沿用传统的采茶方法,使用双手和剪刀而非机器。为了满足生活所需,无论刮风下雨,她们都要努力地工作。除了采茶,还要清除茶园里的杂草,下班的时候则要顺路带回些做饭的柴火……















温馨提示|更多精彩图片请登录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官方网站『民俗图库』频道
转载说明|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