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大荔县阿寿村
今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又添会员采访基地,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大型活动凭协会的证件可自由出入。
01 景区介绍
阿寿村是坐落在唐长安通往蒲津关古驿道上的千年古村落,阿寿因长寿之意而得名。该村隶属大荔县羌白镇管辖,位于县城西南十公里、羌白镇东南七公里处。全村总面积7.396平方公里,县道石小路贯穿东西,北连“108”国道,省“242”一级公路绕村西南两边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早在商周时期,先民们在此居住,秦汉时期叫“古槐园”,由于该村南缠沙苑(沙苑唐牧马监),北临洛河,南沙北垆,古驿道东西穿村而过。唐代更名为“阿寿村”,唐时分东西南北方位而建四社、八个城堡,科学规划,合理的布局,充分显示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
02 拍摄主题
传统建筑:
药王庙及三面青砖窑洞(药王洞),顶部有“丁字形”小佛殿。建于明代天启年间,大殿从建筑风格上看,青砖白灰,五脊六兽,马头墙,格子门墙,工字梁,红明柱。药王庙用青砖白灰建造,整体形似洞楼合一,造型独特,上有观音菩萨,下有药王塑像,陈抟青石睡像,文化内涵较深。
阿寿村民居的门窗窗格排列比较密集,更好的遮蔽风雨。在门扉窗扇之上一般采用几何纹样,除以直线、斜线、曲线构图的门格窗权装饰,还常在格权之间和上下镶板上雕刻动植物、瑞兽或抽象的几何纹样进行装饰,形式多样,生动形象。
雕刻是民居装饰的重要方面。阿寿村民居的砖雕,造型优美、生动细致,极大地丰富和烘托了整个建筑造型,给朴实无华的民居增添了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色彩。
民俗文化:
乡村民俗是浓郁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乡村深厚的文化底蕴。阿寿村民俗文化及其丰富,面花、剪纸、花苫鼓、跑骡车均获得不同文化遗产项目资质。阿寿面花、花苫鼓被授予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
阿寿面花俗称“花花馍”,又叫“礼馍”,为“同州三绝”之一,用于婚丧嫁娶、四时八节、祭祀祝寿、走亲访友等各个方面。1990年被央视总台录入《中国一绝》;2007年5月列入陕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9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省文化厅授予 “民间艺术--面花之乡”。目前,省级传承人2名,市级7名,阿寿面花也被授予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
花苫鼓是流传于洛河南岸,阿寿村至九龙村一带,也是民间社火中锣鼓表演形式之一,1990年3月被中央电视台录入中国一绝,2007 年被陕西省列入第一批非遗文化保护项目。省级传承人2人,市级3人,县级1人,其也被授予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
跑骡车是当地民间社火中最狂野、最彪悍、最热闹的一种锣鼓表演形式,颇有古代战车出征的气势,所以,又叫车呼哨鼓,也常用于烧社火。
阿寿村民间刺绣传承比较完整,是大荔刺绣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的民间艺术。造型独特,色彩鲜艳,针法灵活,绣工精细,形式古朴,寓意含蓄,充分体现先民朴素情感和文化内涵。2011年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非遗保护项目,代表传承人1人。
每逢农历二月二,四社八堡的能婆巧妇们自发捏制各种面花,按照东起西落顺序,抬着面花,敲着花苫鼓,套上六匹骡车,敲锣打鼓送到药王庙大殿,供奉药王,祈福许愿。如今二月二药王庙会,除了每年给药王送面花外,每隔几年,举办大型“接药水”民间文化活动。
线路指南
1. 火车:乘火车到大荔站。
2. 公路:大荔汽车站。经108省道至阿寿村。
联系方式
联系人:村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 王麦良 15229130999
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
图文素材|阿寿村、HPA获奖者王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