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军:湘西齐心村,青石板垒筑的古苗寨
湘西齐心村,
青石板垒筑的古苗寨
图文|陈正军(湖南常德)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在海拔约780米地处云贵高原边缘的腊尔山地区,有一个以石板筑堡、石砖建屋的纯苗族聚居寨堡——齐心村。这是一个当地苗语叫Goud Niex(音译:勾捏,意为水牛的道路),保存最好的古苗寨。传说齐心人的祖先当年就是沿着水牛的脚印寻觅到这里落脚,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就地采石,绘筑了这座神秘而又美丽的石板寨。
齐心村因明代洪武在某一狗年时移迁落居而故名“狗年”,后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乾嘉苗民在起义中生擒清军头领便改名“擒头坡”,上世纪50年代苗族人民齐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又换名“齐心村”。齐心村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以石为寨的明清建筑保存完好,目前仍有石板房50多栋,石板路1500多米,石板门17座,石板碉楼及遗址等4处。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齐心人延续着用青石板垒筑成独特的苗族寨堡, 一代又一代齐心人固守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古韵习俗。一栋栋依山错落的石板房,一条条曲折幽深的石板巷,一扇扇古朴幽雅的石板门,古朴的石桌、石凳、石磨,风韵的纺织、衣着、耕种,悠远的苗歌、接龙、跳鼓……无一不诠释着苗族文化的风情浓郁、丰韵迷人。
自2017年初开始, 我每年都会分季节、节庆、习俗事象等去齐心村逐一拍摄,用影像抢救性记录、搜集、整理湘西的民俗文化遗产。以表现形式的纪实性、生活逻辑的学术性,记录湘西民族遗风的古老沧桑。借齐心苗寨的古韵习俗来诠释一个时代的思考、一类人群的关注、一种乡土的抒怀。
▲ 始建于明朝的吉首市社塘坡乡齐心村苗寨,是保存最好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之一。摄于2018年7月30日
▲ 寨子里保存完整的石板房、石板路、石板门、石板碉楼及古遗址。摄于2018年12月23日
▲ 用石块筑堡、石砖建房、石板铺路的纯苗族聚居古寨堡。摄于2019年7月27日
▲ 悠闲的漫步在曲折幽深的石板古巷里。摄于2017年12月3日
▲ 苗寨人固守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古韵习俗。摄于2019年9月26日
▲ 腰间的柴刀和刀盒是苗家汉子上山下田时的标配。摄于2017年3月4日
▲ 勤劳的苗家女人出门背篓不离肩,何时回家背篓都是满满的。摄于2018年12月25日
▲ 石墙、石屋、石巷、石路,斜阳里拾阶而下的汉子。摄于2018年7月30日
▲ 深居古老村落,保持独自的生活节奏,繁衍生息,薪火相传。摄于2018年7月30日
▲ 古巷、老人、石板、石门,苗族民俗遗风的古老沧桑。摄于2018年7月30日
▲ 耕种、纺织是苗族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是齐心女人坚守的悠远遗风。摄于2017年7月20日
▲ 每年夏季,老人们都会上山采摘回野生金银花,晒干后到集市换卖。摄于2018年8月28日
▲ 依山而建的宅院里忙碌着的苗家女人。摄于2017年7月20日
▲ 陌生的纯苗语言,古朴原始的性格,善良互助的苗家人。摄于2019年7月29日
▲ 古堡里保存了很多石桌、石磨、石舂以及这有100多年历史的石擂钵。摄于2018年12月25日
▲ 穿着新衣赶集归来的女人。摄于2017年3月4日
▲ 古巷里,用蜘蛛丝捕捉蜻蜓的孩子。摄于2018年7月30日
▲ 碉楼畔,欢快的玩着滑版的儿童。摄于2019年7月27日
▲ 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古寨里留守老人护宅看孩子。摄于2018年7月30日
▲ 地处腊尔山高寒山区的齐心苗寨时常被大雪“冰封”。摄于2019年2月22日
▲ 古寨里民风纯朴,夫妻俩盘点着新一年的家庭计划。摄于2019年2月22日
▲ 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古寨人家操办喜庆宴都集中在春节假期里。摄于2018年12月25日
▲ 春节前,苗寨人家家都会打豆腐、杀年猪、腌制腊菜。摄于2018年12月25日
▲ 平常家里留守人口少,石板垒砌的园弧形大灶只有春节时才用。摄于2018年12月25日
▲ 古寨人有着友善的好品德,一家有“事”全村人都去帮忙。摄于2019年7月30日
▲ 石板宅院里,留守老夫妻和他们喂养的鸡。摄于2018年7月27日
▲ 夏天,用“思源泉”的山泉水擦身解凉。摄于2019年7月30日
▲ 石块垒成的“觉凳炯”,是古寨老人精神寄托的“神灵”。摄于2018年12月25日
陈正军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会员、高级经济师。
百余幅(组)作品先后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奖,曾荣获:“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记录奖、“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工业摄影”成就奖、“中华杯”郎静山摄影奖、“人民摄影”明星摄影家、“海峡影艺杯”全球年度十佳摄影师、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突出贡献奖(连续3年)等众多奖项和荣誉;200多幅(组)作品在联合国总部、美国、奥地利等多国和北京、沈阳等十余个国内城市展览或巡展;300多幅(组)作品在《中国艺术报》《中国摄影报》《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民摄影报》等十余家报刊杂志和“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腾讯网”“新浪网”等30多家媒体刊发、转载、直播;受邀《中国艺术报》《中国建材报》等专访;多组专题作品和画册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业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摩洛哥国家剧院、加拿大立邦艺术馆永久收藏;多幅作品被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家邮册发行。
多次参加国内外摄影交流和访问活动,如:2014“中国建材报”《文化走基层 采风万里行》(川甘青藏) 系列采访活动;2016“中国摄影家代表团”《中国摄影家走进联合国》摄影大展及欧洲5国艺术交流活动;2018“中国摄影家访问团”《中国摩洛哥建交60周年》摄影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