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贡献奖”年赛中的制陶技艺特辑(国内篇)
接上期内容,今天一起欣赏3组记录和展现我国陶器制作技艺的摄影组照作品。
山东
获奖作品:《民间工艺柘陶》
奖项:第8届 文体游艺类 记录奖
摄影:李玉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
拍摄时间:2010年8月-2013年1月
拍摄地点: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泗水县柘沟镇
拍摄民族:汉族
图片故事:柘沟一带独有的五色土和制作工艺赋予了柘陶独特的器形和质地:细腻、耐酸、耐碱、不掺水、不起潮。器形有缸、罐、甏、盆等多达60余种。尽管柘陶有着悠久光辉的历史,但现在村子里仅保留着为数不多的土窑,靠土窑吃饭的艺人更是寥寥无几。
新疆
获奖作品:《即将消失的维吾尔族土陶》
奖项:第7届 生活习俗类 提名奖
摄影:李翔(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拍摄时间:2006年10月-2008年9月
拍摄地点: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喀什市、英吉沙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拍摄民族:维吾尔族
图片故事:喀什的土陶作坊全部集中在土崖上,其鼎盛时期,有一百多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形态的改变,土陶业日趋衰落,现在勉强支撑的不足十家,从事土陶制作的师徒也仅剩下十多人。
河南
获奖作品:《河南固始土陶》
奖项:第9届 生产商贸类 记录奖
摄影:郭晓明(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硕学会士)
拍摄时间:2011年4月-2014年12月
拍摄地点:中国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段集乡
拍摄民族:汉族
图片故事:陶器在乡间还未全然被塑料和金属替代,所以土陶作坊还在一定的乡村经济圈内得到零星的保留,“老缸窑”就是段集乡满足陶制日常生活用具需求的土陶作坊。它的出产,不是都市中具有反工业化倾向者的风雅玩物,所以不必精雕细刻,也无需标榜独特性,是手工打造,但也不避讳统一模式。
非遗知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关于“陶器”的文化遗产项目: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石湾陶塑技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傣族慢轮制陶技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陶器烧制技艺,包括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牙舟陶器烧制技艺、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荥经砂器烧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平定砂器制作技艺、平定黑釉刻花陶瓷制作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德州黑陶烧制技艺、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痘姆陶器烧制技艺等分项;淄博陶瓷烧制技艺;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等。
内容参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温馨提示|更多精彩图片请登录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官方网站『民俗图库』频道
转载说明|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