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新闻资讯 >政府 >详细内容

  7288

中摩建交65周年|“人类贡献奖”年赛中的摩洛哥民俗故事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23年11月02日 14:20
摩洛

中国同摩洛哥的友谊源远流长、跨越山海。早在14世纪,中摩两国知名旅行家汪大渊和伊本·白图泰就曾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彼此国家进行了“互访”,开启了中摩这两个相隔万里的国家间相知相交相亲的历史。1958年11月1日,中国与摩洛哥建交,摩洛哥成为第二个同新中国建交的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掀开了中摩关系的崭新篇章。今天是中摩建交65周年纪念日。

摩洛哥王国,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南部为西撒哈拉,西濒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扼地中海入大西洋的门户。


▲ 摩洛哥地理位置图(图片来源/旅途风景图片网)

摩洛哥最早的居民是柏柏尔人,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现人口约为3667万人(2022年),阿拉伯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是摩洛哥国教,99.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主要为逊尼派。



▲ 选自《柏柏尔人的婚礼》,摄影/Matias Planas (阿根廷),2014年拍摄于摩洛哥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拉希迪耶省梅尔祖卡,第10届传统礼仪类记录奖。柏柏尔人的婚礼通常要持续三天:头一天是过礼日,聘礼在这一天被送到新娘家,新郎并不去迎亲,而新娘则和朋友们在一起涂指甲花;第二天新郎前去迎娶;第三天宰杀一只羔羊作为牺牲,婚礼歌舞过后,新娘才正式揭开面纱。

世界遗产名录

01. 非斯古城
02. 马拉柯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区
03.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04. 梅克内斯
05. 瓦卢比利斯考古遗址
06. 缔头万城
07. 索维拉城



▲ 选自《索维拉的城墙》,摄影/Max Linstra(荷兰),2012年拍摄于摩洛哥索维拉,第8届建筑文化类提名奖。索维拉,摩洛哥面向大西洋的一座古城。16世纪曾经被葡萄牙占领,被命名为莫加多尔。然而最能体现其风貌的,是它的柏柏尔语名字,意为“墙”,指的就是从前环城而建的城墙。

08. 马扎甘葡萄牙城
09. 拉巴特·现代都市与历史古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1. 埃尔弗纳广场的文化空间
02. 坦坦地区的木赛姆牧民大会
03. 赛夫劳樱桃节
04. 地中海饮食文化(联合申报)
05. 照料阿甘树的知识与实践
06. 塔斯克温——西部高地的武士舞蹈
07. 格纳瓦
08. 与古斯米的生产和消费有关的知识、技术和实践(联合申报)
09. 阿拉伯书法:知识、技艺和实践(联合申报)
10. 猎鹰训练术,一项活态人类遗产(联合申报)
11. 特布里达
12. 枣椰树相关知识、技能、传统和习俗(联合申报)

摩洛哥是非洲最大的渔业产品生产国,世界第一大沙丁鱼出口国,非洲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美丽的风光、淳朴的民风,赋予了摩洛哥独特魅力。在历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中,有9组展现摩洛哥民俗风情的获奖作品。

01《奇异传说节》
第5届 节日文化类 一等奖
摄影:Glenn Hunt(澳大利亚)
拍摄地点:摩洛哥
图片故事:这是摩洛哥每年一度的节日,源自于古老的柏柏尔文化活动。人们在那里庆祝重要的穆斯林节日。阿特拉斯山区的男人都会拥到靠近非斯市的一个叫塔扎的小镇来参加比赛。充分展示他们的马术及枪法。他们扬鞭策马,飞驰在大地上,然后突然停下,用他们的燧发枪向天空射击,引起浓烈的烟雾。这样的活动要持续一整天直到太阳落山为止。















02《蓝色之城舍夫沙万》
第9届 建筑文化类 提名奖


摄影:Rui Pires(葡萄牙)

拍摄时间:2006-2014年
拍摄地点:摩洛哥丹吉尔-得土安大区舍夫沙万市
拍摄民族:摩洛哥人
图片故事:摩洛哥北部的舍夫沙万城坐落在里夫山脉之上,因全城的建筑笼罩在蓝色之中著称于世。这里的人们认为用一种贝类为材料制成的蓝色颜料涂墙可以避免蚊虫的骚扰。















03《图阿雷格男人的服饰》
第10届 人物服饰类 提名奖


摄影:Tijen Erol (塞浦路斯)

拍摄时间:2014年5月6-7日
拍摄地点:摩洛哥
拍摄民族:图阿雷格人
图片故事:图阿雷格人在撒哈拉沙漠中以游牧为生,尽管各部族分散在广袤的沙漠中,但却靠非常古老的文字和语言联系在一起。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女性却不蒙面,相反男性头上始终包裹着面纱,据说有些老人因为常年不解,颜面都会被蓝靛所染,最初接触他们的外人送给图阿雷格人一个“蓝人”的称号。当然,今天的图阿雷格人不再那么严密地包裹自己,也开始在城镇工作,但巨大的头帕仍是男人们显著标志,随时可以打开遮蔽他们随时随地都会遭遇到的烈日和沙尘。











04《摩洛哥制革》
第9届 生产商贸类 文献奖


摄影:Isa Ebrahim(巴林)

拍摄时间:2014年6月2日
拍摄地点:摩洛哥菲斯市
拍摄民族:摩洛哥人
图片故事:菲斯数百口大染缸形成的制革社区,据说已经有600年的历史了,祖辈传下来的方法,仍在使用着,不过染料不再是天然提取物了,因为那样成本太高。















文字素材|外交部网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更多精彩图片请登录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官方网站『民俗图库』频道
转载说明|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