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文化交流中心参加阿寿村传统文化艺术节
阿寿村舞龙 时建平摄
西社 时建平摄
戏曲 张小鹤摄
戏曲小孩 张小鹤摄
二月二龙抬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黄土地文化交流中心受大荔县文旅局及阿寿村邀请,组织在陕西省的会员们及摄影爱好者50多人于二月初一前往大荔古村落阿寿村,参加2024阿寿村传统文化艺术节。
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是一个坐落在唐长安至蒲关古驿道上的千年古村落,是唐代皇家牧马的地方。自明清以来,民间一直流传着阿寿村“四社八堡十六庙,两座戏楼一台轿,面花锣鼓药王庙,二月二会好热闹”的谚谣,这也是古村落的真实写照。
每逢农历二月二,四社八堡的能婆巧妇们自发捏制各种面花,按照东起西落顺序,抬着面花,敲着花苫鼓,套上六匹骡车,敲锣打鼓送到药王庙大殿,供奉药王,祈福许愿。
近两年来,阿寿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陕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也成为了中国民俗摄影协会黄土地文化中心的采访基地,目前已审批的省级非遗6个,县级非遗1个,二月二庙会、跑骡车、花苫鼓、面花、刺绣等享誉关中内外。
花苫鼓是民间社火中锣鼓表演形式之一,叫做花社火或前场鼓,鼓手们头戴面花,身穿彩色表演服,脚穿绣花鞋,肩披五彩佩铃,扮相俊美,腰鼓用民间秀好的纡纡、兜兜、马肚和十带裙子作鼓围子,表演时显得格外华丽,全部是妇女表演。她们表演整齐优美,动作舒展飘逸,节奏花样繁多,如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美轮美奂、锣鼓震天,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花苫鼓 段军摄
跑骡车源于古代战争中鼓舞士气,擂鼓助阵的仪式。战鼓催动攻城掠地、威风八面的战车勇往直前,是古代战争文化的遗留产物。阿寿跑骡车是当地民间社火中最狂野、最彪悍、最热闹的一种锣鼓表演形式,跑出了激情,跑出了斗志,跑出了精气神。在当下也是一种很好的强身健体、增强团结的体育活动,更是大荔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品项目。
跑骡车 时建平摄
跑骡车 张小鹤摄
阿寿村民间刺绣传承比较完整,是大荔刺绣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的民间艺术。造型独特、色彩鲜艳、针法灵活、绣工精细、形式古朴、寓意含蓄,充分体现先民朴素情感和文化内涵。
阿寿村面花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汉唐,普及于明清,流传于现代,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渊源的历史背景、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渭北平原一支独放的奇葩,享誉中华。阿寿面花做工精巧、花样繁多、造型独特、古朴大气、寓意丰富,曾先后在省内外面花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已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中央电视台将其录入《中国百绝》专题,阿寿村也被誉为“中国面花之乡”。
面花 张忠摄
阿寿村每年的药王孙思邈药王廟古庙会,今年也分外热闹,进庙村民达1500多人。
药王庙
摄影家们利用拍摄间隙,还采访了大荔非遗博物馆,大荔石刻博物馆,品尝了非遗美食九品十三花,大荔县文旅局领导贺康平带领班子成员亲临社火现场,与部分代表进行了交流,图为文化馆书记王端亲自为摄影家们讲解大荔非遗美食。
采访大荔民俗博物馆 张忠摄
大荔非遗博物馆 张忠摄
大荔石刻艺术博物馆
文化馆书记讲解非遗美食 张忠摄
龙年伊始,阿寿村农历二月二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了前来观看的群众7万多人,各家媒体的记者和省内外摄影爱好者近500人。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强劲的历史生命力和容纳灵活的时代适应力。作为民族传统文化活化石的阿寿村必将得益于这种文化自信和坚持,并使优秀传统文化在陕西大地大放异彩!